2022浙江医疗招聘考试预防资料:毒蕈中毒
- 微信群
毒蕈又称为毒蘑菇,蕈类中毒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尤其云南、广西、四川等地,多发生于春季和夏季,雨后气温开始上升,蕈类迅速生长,常由于不认识而采摘食用,引起中毒。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胃肠型: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病人有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体温不高,很少死亡。
2.神经精神型: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伴随轻度的胃肠反应。
3.溶血型: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天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病死率低。
4.肝肾损害型:此型中毒最严重,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其中对肝脏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5.类光过敏型:类似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在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嘴唇肿胀外翻、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
发生蕈类中毒后,要及时治疗,首先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迅速排出毒物,应10小时内彻底洗胃,洗胃后给予活性炭吸附残留的毒素。无腹泻者,洗胃后用硫酸镁20~30g或蓖麻油30~60ml导泻。
其次对各型毒蕈中毒根据不同症状和毒索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1)胃肠炎型可按一般食物中毒处理;
(2)神经精神型可采用阿托品治疗;
(3)溶血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状态差或出现黄疽者,尽早应用较大量的氢化可的松,同时给予保肝治疗;
(4)肝肾型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保护体内含巯基酶的活性。
预防毒蕈中毒最根本的方法是不要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
常见问题
-
微信公众号:杭州中公教育
(ID:hz_offcn)
专注杭州地区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