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医疗招聘考试预防资料: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 微信群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常常表现为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相比传染病而言,慢性病不会发生人与人间的传播,但是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根据众多研究表明,遗传、年龄、性别是很多慢性病风险的影响因素,但是这些因素都是人类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意义不大。除了这些因素外,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和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慢性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控制来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1.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1)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2)肥胖和超重;
(3)吸烟、酗酒;
(4)缺乏运动。
2.疾病预防
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慢性病种类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故需要着重预防这几类疾病。如今恰逢冬季,今天就主要学习冬季老年人较为高发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可遵循三级预防原则。以冠心病为例:
(1)第一级预防:也叫病因预防,从控制病因来减少冠心病发生机会。具体包括:合理膳食、禁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药物干预(降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
(2)第二级预防:也叫三早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方面增强对社区居民的卫生宣教,增强居民自我发现疾病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正确指导社区群众自我防病。
(3)第三级预防:针对发病后期的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延长有活力健康期望寿命;减少病人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问题
-
微信公众号:杭州中公教育
(ID:hz_offcn)
专注杭州地区招聘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