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社区工作者

首页 > 社区工作者 > 考试题库 >

历年全国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21年)

杭州中公教育 2022-01-14 11:26:10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加微信进杭州社工招聘备考群
微信群
微信群

历年全国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参考答案(2021年)

1.【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要畅通和规范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全面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强调基层,所以A项招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一般行政工作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 B

【解析】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特点包括:(1)专业的特征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是在长期的社会服务实践、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不断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的研究成果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2)专业方法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个基本方法被逐步确立。到70年代,社会行政也成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目前,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本、灵活运用多种整合性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3)目标模式的变化。社会工作的最初目标是救助穷人和弱者,是“授之以鱼”,后来变成还要“授之以渔”,强调发展、增能取向。(4)工作对象的拓展。最初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失依儿童和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贫困家庭作为工作对象。后期社会工作的对象就扩展为所有“有需要”的人士。(5)多种理论模式并存、多种工作方法竞相发展。社会工作形成之初,主要受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其服务模式主要是心理-治疗模式,后来社会-心理模式得到发展。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受到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人本主义模式、赋权增能模式、女权主义模式、后现代模式,从而形成多种理论模式并存、多种工作方法竞相发展的局面。这也是社会工作不断繁荣发展的表现.故B多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并存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 C

【解析】

社会工作的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中的服务对象也称受助者,它指的是在社会工作过程中需要帮助的一方,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从而解脱困难的个人或群体。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仅指个人,也指某一家庭、群体或社区,当他们陷入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时,就可能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本题中徐女士家庭存在沟通不良问题,婆婆辱骂,丈夫在其中听之任之,导致徐女士产生痛苦情绪,应对其家庭进行介入。

4.【答案】 A

【解析】

主要角色 内容
直接服务角色 服务提供者 提供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心理辅导、意见咨询、关系支持
治疗者 帮助边缘群体,进行社区矫正,治疗戒毒和网瘾等工作
支持者 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鼓励服务对象尽可能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助人自助”
使能者 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和解决问题;主要靠激发服务对象内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倡导者 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关系协调者 承担协调关系、缓解和处理矛盾的任务
间接服务角色 行政管理者 有效控制社会工作过程,协调安排、管理与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高效工作
资源筹措者 联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和社会成员,筹集资源
政策影响者 对服务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以影响和改善社会政策
研究者 研究自己的服务实践,提高专业服务水准,发展专业知识与理论
合并角色 包含多种功能的综合角色(直接和间接服务以及不同角色互相连带的做法)

5.【答案】 D

【解析】

陈女士很苦恼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社会工作者需要先安抚情绪,然后帮助其和工作单位协商,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 B

【解析】

恢复弱化的功能指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恢复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表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立适宜的社会环境促使他们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着他们被弱化的功能,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入。小周利用筹备新年晚会的契机,鼓励小刘参与更多的学校活动,促使他融入集体。所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 B

【解析】

1.服务大众。社会工作者应当将服务社会中有需要的困难人群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要超越个人利益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

2. 推动社会变革,践行社会公正。指社会工作者应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努力推动社会变革,在服务中与服务对象一同工作,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要,在社会政策的推行过程中倡导和寻求积极的社会变革。题干表述运用专业理念与专业技能改善困难人群的福利状况,积极倡导制定有利于困难人群的社会政策,所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 A

【解析】

保护生命原则。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保护生命原则高于其他所有伦理原则,社会工作者不仅有义务保护受助者的生命,也有义务保护其他所有人的生命。在社会工作领域,尤其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如服务对象所陈述的个人隐秘资料中涉及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生命安全(比如服务对象在辅导中透露自己曾想或计划谋害第三方),社会工作者则有义务将相关信息知会第三方利益相关者,以确保其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准备。题干表述“小美说打算带着孩子一起离开丈夫,还表示现在活着真没意思”,服务对象已有轻生的念头,因此应优先遵循的伦理原则为保护生命原则。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 B

【解析】

权利与责任并重是指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过程,也是一种道德实践。社会工作者要将助人、满足困难人群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放在第一位,在服务过程中实践专业承诺。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专业服务和干预,帮助服务对象改善自我的能力,提升他们自我生存和发展的潜能。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服务对象树立责任意识,逐步强化其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减少服务对象对制度和外部支持体系的依赖,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题干表述“社会工作者一方面救助处于困境中的服务对象,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减少依赖”体现权利与责任并重,所以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

保密原则指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本题涉及到公众安全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妥善处理保密原则,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大强从高风险地区回来,应当向社区居委会报备,所以社工应当帮助大强消除顾虑,让他向所在社区如实报告。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 A

【解析】

双重关系。即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异常重要。社会工作者在处理家庭、邻里等矛盾时,往往会遇到情、理、法之间的纠葛,如何正确和有效地区分人情、法制与规定的影响及后果,常常使社会工作者陷人困境。题干中陈女士个人认为医院手术失误造成后遗症出于人情大刘同情陈女士,但出于法理,医院已经提前告知风险,陈女士也签署了同意书,是符合医院规范的,所以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 B

【解析】

B项: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马斯洛看到了人与动物在需要方面的区别: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B项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 C

【解析】

个人主观体验: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某种行为是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评定行为的标准。应该说明的是,这些划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认识的深入,这些标准也会发生变化。题干中小敏凭借个人主观经验认为“模特,都都么瘦,多健康时尚”,这是个人主观体验,所以C项正确。故选C。

14.【答案】 B

【解析】

支配型指家长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结合,构成支配型家庭教养模式。在这种家庭中,家长在生活方面对子女无微不至,在学习上严加管理。一方面是过度保护,包揽生活中的一切;一方面又期望过高。这种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等个性心理特征。所以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 C

【解析】

偏差行为:按照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可将行为划分为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正常行为是指符合社会规范和正常模式的行为。偏差行为是指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题干表述“高年级给低年级学生乱起外号,索要钱物”妨碍他人正常生活 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 D

【解析】

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二者的关系是复杂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的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人从社会环境中获取资源和受到约束这种关系决定了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环境,从而环境对人的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社会环境中资源的丰饶程度及分配规则引导和规范了人的行为。在这种意义上环境塑造了人,环境也决定了人的行为,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人的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生物遗传因素的制约。同样,良好的遗传特性也需要依托适当的社会环境才能发挥作用。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产物,其路径取决于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由于人类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也可以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总的来说,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是平衡的,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一些。AB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

17.【答案】 A

【解析】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普遍性伦理准则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题干中15岁以后的儿童看重法律的效力,同时也认为法律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属于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第一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故选A。

18.【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防卫机制的功能是(),防卫机制指的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

19.【答案】 A

【解析】

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艾利斯提出的“ABC情绪理论框架”理论是认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ABC理论,A是真实发生的事件,B是人们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C是人们的情绪反应。根据ABC理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干预时,首先就要质疑服务对象错误的认知,并帮助其重新建立新的认知,进而导致新的情绪反应。选项中,只有A项是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林建立学业挫折后的正确认知。故选A。

20.【答案】 A

【解析】

A项属于宏观环境,B项属于中观环境,CD项属于微观环境。故选A。

21.【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把刚退休的母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接到自己生活的城市”,说明母亲初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出现的行为表现说明了母亲对新的环境不适应。故选C。

22.【答案】 D

【解析】

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强调个人生命的意义,强调个人的内在价值,认为包括个人痛苦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明确,服务对象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服务对象选择他们的目标,克服实现目标的限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将负面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因素,在实践中要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

选项中,只有D项社会工作者在引导小张认识到压力的积极意义,符合存在主义的理论。 故选D。

23.【答案】 B

【解析】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ACD 三个选项属于非反思性治疗技巧。故选B。

24.【答案】 D

【解析】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的影响。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这种趋向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发展出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另一种倾向则是发展出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像要求自己所遇到的人都喜欢自己,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因此,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最有效方法是协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形成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题干中服务对象小燕的想法是非理性信念,影响了小燕的行为,社会工作者小顾为她布置任务,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可能性,体现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故选D。

25.【答案】 A

【解析】

重演,即让家庭成员实际表现相互交往冲突的过程,呈现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题干中“让母女俩呈现争吵过程”属于重演。

划清界限,即帮助家庭成员分清交往的边界线,使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变得更有弹性。题干中“引导王女士认识到不应过多干涉小青的选择”属于划清界限。 故选A。

26.【答案】 D

【解析】

引导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澄清、对焦、摘要。

摘要:指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对于服务对象的长段谈话,社会工作者需要进行必要的概括和归纳。例如,“您刚才讲的是不是包含……几个方面的要求?”或者:“您刚才讲的,我的理解是……您有什么补充吗?”通过这样的归纳和概括,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增进对自身的理解。D项属于摘要。 故选D。

27.【答案】 C

【解析】

认知重塑是指通过认知中错误的辨认、理性选择方式的列举以及认知排演等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和改变无效的自动念头和图式,加强服务对象的理性认知的能力。C项帮助转变服务对象的认知属于认知重塑。故选C。

28.【答案】 C

【解析】

对焦: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进行引导,将讨论集中于某个焦点。通常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让服务对象自己列出话题或者问题的重要次序聚焦讨论的焦点。例如,在实际的个案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向服务对象建议:“您有很多话题(问题)想谈,因为时间有限,您这次最想谈的话题(问题)是什么?其他的我们放在以后。”或者“您能否把接下来想做的事情排一下次序?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您最希望做的事情开始。”

题干中社会工作者强调多谈一些服务对象和父亲之间的事情,而不是其他内容,说明服务对象的话题偏离或宽泛,需要对焦。故选C。

29.【答案】 B

【解析】

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它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题干中提到小曹“动起了自杀念头”,所以对于老韩来说,首先要做的是判断小曹自杀的可能性,ACD项都可以在后续服务中开展。故选B。

30.【答案】 D

【解析】

深究回答型的提问是指社会工作者可以用“描述”“告诉”“解释”等词提问。只有D项是用“描述”来提问的。

故选D。

31.【答案】 C

【解析】

C项社会工作者运用小组游戏的方式打破沉默,帮助组员互相认识,促进组员互动提升信任,进一步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符合题意。 故选C。

32.【答案】 C

【解析】

小组的后期工作阶段也是小组的成熟阶段。经过了开始阶段的适应,转折阶段问题和需要的澄清、冲突的解决,组员对小组的满意度增加了,并且能自主地处理小组内部的问题。这个时候,小组的关系结构稳定,小组活动运作状态良好,组员之间更愿意了解和被了解,更愿意接纳他人,更愿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肯定,提出的建议或计划也更加现实。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小组进入了良性的成熟阶段。

C. “别样茶话会”∶齐心解困境。——“齐心解困”体现出小组组员更愿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符合成熟阶段的特征。故选C。

33.【答案】 B

【解析】

在面对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有包容、冷静和理性的态度。在解决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这样一些具体措施;一是帮助组员澄清冲突的本质,特别是澄清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差异;二是增进小组组员对自我的理解,如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复制或重现类似冲突情境,以增进自我了解和对他人处境的敏感度;三是重新调整组规范和契约;四是协助组员面对和解决由冲突带来的紧张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五是运用焦点回归法,即将问题抛回给组员,让他们自己解决。

B. 分析上网问题的利与弊,澄清争论背后的价值观差异。——体现出社会工作者帮助组员澄清冲突的本质,特别是澄清冲突背后的价值观差异。B项符合题意。故选B。

34.【答案】 C

【解析】

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属于主持小组讨论中提问技巧之一,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如“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谁能对此总结一下”。故选C。

35.【答案】 A

【解析】

当社会工作者选择小组的形式作为干预重点时,小组既是干预的手段,也是干预的情境。当介入小组整体时,需要考虑沟通和互动的模式、凝聚力、社会整合以及文化因素。具体介入技巧如下:1.改变沟通和互动模式;2.改变小组对其组员的吸引力;3.有效利用小组整合动力;4.改变小组文化。在开展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小组发展的文化,并反思小组文化是不是有利于目标的达到。如果不是,那就需要改变小组文化。改变小组文化的技巧包括:挑战小组成员普遍接受的信念和想法,挑战小组成员不愿意讨论的话题以及与小组成员签订紧急协议。

A项属于社会工作小组形式作为干预的重点工作。 故选A。

36.【答案】 D

【解析】

在开展小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注意组员内在的相似性,协助组员将个人的经验与小组共同经验联结起来,或把组员未觉察到的一些有关联的片段资料加以串联,整合经验,促进小组组员的成长。题干中社会工作者注重两位妈妈内在的相似性,协助组员将个人的经验与小组共同经验联结起来,采用了联结的技巧。故选D。

37.【答案】 D

【解析】

社区工作方法认为,解决问题的责任不应完全放在个人身上,政府、社区均有责任提供资源,协助处理和解决问题。因此,社区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社会政策分析以及政策的改变,注重资源和权力的分配。在社区工作者看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等问题,国家和政府都是有责任的。因此,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运用倡导手段,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护脆弱群体;另一方面整合政府和社会的方资源开展专业服务,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凝聚。 D项符合题意。故选D。

38.【答案】 B

【解析】

社区照顾模式是指社区中各方成员组成的非正式网络与各种正式社会服务系统相配合,在社区内为需要照顾的人士提供服务与支持,促成其过正常的生活,加强其在社区内的生活能力,达到与社区融合,并建立一个具有关怀性的社区的过程。

B. 空巢老人李爷爷家中摔倒,老伴求助——可以请求邻居帮助,符合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故选B。

39.【答案】 D

【解析】

考察第七章 第二节—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杰克·罗斯曼根据社区发展以及社区建设的相关经验所提出的社区工作实务模式,该模式强调在一个较大的社区范围内鼓励社区居民通过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广泛参与社区事务,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

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特点:(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D.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识别居民骨干——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特点: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希望居民通过参与学会自决、自助,提高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注,改善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团体之间、社区团体和团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D项正确。故选D。

40.【答案】 C

【解析】

社区照顾模式中经纪人角色是指为服务对象寻找有关的服务,例如为智障儿童寻找特殊学校,协助其接受文化教育;为家庭照顾者小组的活动寻找场地、营养培训师等社区信息;推动家庭照顾者协助服务机构推行服务;向家庭照顾者自助小组提供经费,或提供社区资源的相关资料、告知申请渠道等。C项为听障儿童及其家长联系特殊教育学校符合题意。故选C。

41.【答案】 C

【解析】

考察第七章 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基于对社区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社区需要的认识,社会工作者可以将资料加以整理,对社区的问题进行描述和界定,明确问题的范围、起源和动力,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找介入社区问题的合适角度。

原因分析即问题的起源和动力,社会工作者需要找出导致社区问题产生、蔓延和加剧的原因,并进而发掘和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的动力因素。比如:是否有可以解决问题的人或机构?行动的方法如何?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行动?人们愿意为行动作哪些贡献?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以初步形成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C项“停车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符合题意。故选C。

42.【答案】 B

【解析】

考察都七章 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社区工作者应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动员和管理社区资源——资源开发:在社区工作中的资源开发通常涉及的是人力和资金,尤其是志愿者的招募和活动经费的筹措。招募志愿者时可以通过发布广告、张贴海报、散发传单等方式向社区或社会公开招募,也可以通过已有的志愿者或社区团体及组织进行招募。如果活动经费不足,可以采用寻找赞助、私人劝募、公益募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但要注意公益募款应遵守相关的法规。B. 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公开招募志愿者体现出了社区资源动员。故选B。

43.【答案】 A

【解析】

考察第七章 第四节—社区工作的技巧

鼓励与正面强化属于发展自助组织的技巧之一。正面强化的技巧是通过赞赏服务对象的某些行为来增加这些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达到强化和巩固这些行为的目的。社会工作者可以首先在精神上鼓励服务对象作新的尝试,其次适时为服务对象制造尝试的机会。当他们有突破自己的正面行为时,及时给予赞赏和奖励。除了社会工作者,自助小组的成员也能担任“强化者”的角色,组员互相之间的鼓励和称赞有助于正面行为的形成与巩固。故选A。

44.【答案】 D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一节—社会服务计划

本题具体考察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步骤。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1)问题的认识和分析;(2)需要评估。2.目标制定阶段—(1)界定总目标和影响性目标;(2)建立目标的优先次序。3.方案安排阶段—(1)制订各种可以实现目标的可行性方案;(2)选择理想的可行方案;(3)决定资源需求和争取资源;(4)制订行动计划。

本题该机构首先开展了需求评估,明确了机构使命,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设计并确定了机构的战略目标。根据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步骤需求评估即需要评估,属于社会服务方案策划的第一大步骤—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接下来进入第二大步骤制定目标阶段,需要开展的工作是确定机构的服务目标,故选D。

45.【答案】 C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二节—社会服务机构的类型与运作

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的团队分类对于社会服务机构很有借鉴意义。他根据团队的存在目的、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成三种类型:多功能型团队、问题解决型团队和自我管理型团队。

自我管理型团队也被称为高绩效团队,自然形成的工作小组,被赋予了较大的自主权,集计划、指导、监督和控制于一身,包括控制工作节奏、决定工作任务的分配、安排工作休息等。但也要求团队成员能够高度自律,并能够有较好的工作业绩。这种类型的团队通常由10~16人组成,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他们不仅探讨问题怎么解决,并且亲自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并实际执行,且对工作结果承担全部责任。广州市目前在街镇层面的社工站(原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本质上就是这类团队。题干中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上就是自我管理型团队。故选C。

46.【答案】 C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五节—社会服务机构的财务与筹资管理

方案预算法:是以某项活动计划为基础,根据方案的需要列明各项开支和资源设备等,编成一份预算方案,适用于向某些基金会申请资助。C项以本机构当年某项目服务活动计划为基础,结合该项目需要列明各项开支,得出项目预算符合题意,故选C。

47.【答案】 B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四节—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志愿者管理

志愿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

职能 志愿者人力资源管理 说明
规划 1.需求评定 2.整体性的方案规划 3.阶段性的方案规划 4.经费 5.相关的策略—行销、创新、网络合作等 1.了解机构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方向,调查所需要的人力及目前志愿者参与动机和形态 2.根据机构的宗旨规划志愿者方案 3.设定长期、中期、短期的阶段性志愿者发展及管理目标 4.编列志愿者预算、募款、财务管理 5.宣传、创新方案、区域网络的联系等
组织 1.志愿者组织的结构设计 2.志愿者的分组、分工 3.规范的制定 4.制度的制定 5.授权 6.志愿者的工作流程 7.志愿者的招募及甄选 8.志愿者的教育训练 1.志愿者服务章程、出缺席规定、伦理守则与工作规范 2.志愿者甄选、奖励、考评制度、福利制度的制度规则 3.参与决策、团队运作 4.详尽的志愿者工作规划、明确的工作说明书 5.志愿者的来源、资格限定、甄选方式 6.重技巧或个人成长、职前训练、在职训练
领导 1.督导形态 2.沟通协调 3.福利及激励 1.督导领导形态、督导与志愿者的关系 2.志愿者组织间、人际间沟通 3.保险、表扬、其他志愿者联系活动
控制 1.建立志愿者工作评估标准和方法 2.志愿者基本资料建档 3.志愿者需求及满意度评估 1.做好记录,如服务次数、出勤状况、评估方面、由谁评估 2.服务时数登记、参加训练记录等,作为下年度计划参考的标准

题干中邀请志愿者骨干参与服务策划,并安排其负责部分服务的实施属于组织功能。故选B。

48.【答案】 D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四节—社会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志愿者管理

志愿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组织管理职能内容包括:1.志愿者组织的结构设计;2.志愿者的分组、分工;3.规范的制定;4.制度的制定;5.授权;6.志愿者的工作流程;7.志愿者的招募及甄选;8.志愿者的教育训练。具体包括:1.志愿者服务章程、出缺席规定、伦理守则与工作规范;2.志愿者甄选、奖励、考评制度、福利制度的制度规则;3.参与决策,团队运作;4.详尽的志愿者工作规划、明确的工作说明书;5.志愿者的来源、资格限定、甄选方式;6.重技巧或个人成长,职前训练,在职训练 小李打算推动建立“先锋志愿者协会”,从组织职能角度出发,应该首先完成组织结构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志愿者服务章程、出缺席规定、伦理守则与工作规范的制定。故选D。

49.【答案】 A

【解析】

考察第八章第六节—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共关系的管理

一般来说,公信力评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2.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3.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4.规范的治理结构。四个选项中属于评价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信力”的是A机构规范的治理结构。故选A。

50.【答案】 B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七节—我国的社会福利行政体系

民政部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职能:1.城乡社会救助工作。2.特殊群体权盖保障和服务工作。3.城乡社区治理工作。4.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5.社会组织登记监督管理工作。

2.特殊群体权盖保障和服务工作。统筹推进、督促指导、监督管理养老服务工作,拟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老年人福利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救助工作;拟定残疾人权益保护政策 ,统筹推进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和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拟定儿童福利、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政策、标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故选B。

51.【答案】 B

【解析】

考察第九章 第一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志愿者的功能包括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行政性督导功能——培养有效的志愿者。其主要目的是使志愿服务能够切实符合社会服务机构的期望和政策,并能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因此,“管理运作”和“工作表现”是志愿者督导最需要发挥的行政功能。志愿者督导必须执行如下职责和任务:协助拟订志愿者工作计划,建立清晰的工作说明书,完成志愿者的遴选、引导和安置工作,妥善进行工作分配和授权,开展持续性的工作监督、总结和评价,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和调解冲突,发展评估志愿者管理体制等。B属于行政性督导功能,故选B。

52.【答案】 A

【解析】

考察第九章 第一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对象与功能

教育性督导的功能:志愿者督导人员不能假设刚进入社会服务机构工作的志愿者都有机构所期待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所以必须进行职前和在职训练。志愿者督导就是直接负责向志愿者提供经验、知识和改正工作态度的人。可见,志愿者督导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帮助志愿者了解“必须知道的内容”,使其有效履行服务职责,并通过促进行政控制的内化,补充行政督导功能的不足。简言之,督导的教育功能就是要教导志愿者学习实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其主要目标是增强志愿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服务技巧的熟练化,从而全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因此,志愿者督导有责任教导志愿者有关"人""问题""过程""地点"方面的知识,帮助志愿者发展与工作有关的自觉意识。通常志愿者督导一般的做法有:协助志愿者自我了解,认识服务对象的特质和问题、了解机构与社区可运用的资源,掌握机构的政策和行政规定以及协助志愿者充实专业知识,并创造有利的服务情境等。

A. 与小李讨论公文写作的规律——让他掌握知识和技能,协助充实专业知识,属于教育性督导的功能。故选A。

53.【答案】 A

【解析】

考察第九章 第二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与方式

社会工作督导志愿者的功能包括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排除D选项。 支持性督导运用的策略:1.记住志愿者的名字,了解志愿者的个人特点。2.口头鼓励和称赞。3. 颁奖表扬和赠送纪念品。4.开展旅行、聚餐等社交性活动。5.举办成长小组和心得座谈会等交流分享活动。6.个别性会谈。

54.【答案】 B

【解析】

考察第九章第二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和方式

督导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帮助志愿者小华更好掌握机构所期待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促进志愿者小华成长,使志愿服务能够切实符合社会服务机构的期望和政策,并能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

A. 包容小华服务迟到行为——是纵容行为,是对服务对象的不负责任,是错误的做法,故A项错误。

C. 提议小华暂停志愿服务——属于伤害小华的行为,不能因为遇到一个小问题直接选择回避,要积极处理。

B. 教导小华学习时间管理相对D. 建议小华调整服务时间更全面更长远,学习时间管理技巧不是只针对此次调整服务时间。故选B。

55.【答案】 A

【解析】

考察 第九章 第三节—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和技巧

社会工作督导可分为4个阶段:督导前期、开展期、工作期、终结期。在督导服务的“工作期”,督导者要与被督导者分享实践经验与感受,解疑释惑,指导工作,促进其发展,支持被督导者做好服务。A项与社会工作者分享青少年服务经历、经验与感受符合题意,故选A。

56.【答案】 D

【解析】

考察第十章 第二节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

建构主义对社会工作有重要影响。它强调事实是人们建构的并受环境影响,这与社会工作强调当时当地和个别化的内涵呼应;它强调不同人对同一问题有自我结构,从而,就需要社会工作者注重服务对象的解读视角,采用同理方法,审视服务对象及其场景;它强调研究结果是主体互动而达到生成性理解,而社会工作正是强调服务双方秉持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参与解决具体议题。社会工作的叙事治疗、优势模式等都深受建构主义的影响。它不再拘泥于具体问题,而试图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意义、故事和能动性,并以此帮助服务对象改变境遇。所以D项该方法论强调研究结果是价值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说法正确。故选D。

57.【答案】 A

【解析】

考察第十章 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核心。问题有态度、行为和状态三种。前者说明对问题的看法,如,"你对社会工作者服务的满意度如何?"中者代表实际行为状况,如,"你过去一个月有几次求职经历?"后者涉及人口社会特征、个人经历及其他信息。根据答案特征,问卷又可采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前者要被调查者依据本人意愿自行填答如,"你觉得社会工作者最应该为小区居民提供的服务有哪三项?"后者在设计问题时设计供选答案并由被调查者选择,如,"你是否因情绪问题求助过社会工作者?A是B否。"开放式问题通常采用填空式,封闭式问题则采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多选排序、表格等多种形式。

58.【答案】 B

【解析】

考察第十章 第三节—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过程

定量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研究准备、资料收集、研究分析和总结应用。研究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两项工作。而统计分析即主要分析变量状况及其变量关系的主要手段。B项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多重考察符合题意,故选B。

59.【答案】 C

【解析】

考察第十章 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C选项个案研究是对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社区等)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的整体的和深入的研究。它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强调对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作深入、周详、历史的考察,了解其详细状况、发展过程及与社会场境的联系,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研究更深入,了解问题和需求更准确,因此可以促进社会救助服务更加精准。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60.【答案】 A

【解析】

考察第十章 第四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具体方法

行动研究,就是被研究者不再简单地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其他人员一起参与研究和行动,他们将研究发现直接应用于行动,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进而提高自己改变社会实践的能力。行动研究有“对行动进行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等多重含义。

行动研究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实务导向;研究场域与实务场域合一;重视民主参与;兼具批判建构功能。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故选A。

61.【答案】 BDE

【解析】

考察第一章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促进发展:人类发展理论指出,随着人的成长和变化,人们总在试图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使个人和社会都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当一个人或一个群体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施以援手,通过增加知识、学习技能等方式使个人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小组工作中的成长小组就是以成员发展为目标的,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辅导也是帮助其发展。在现代社会,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个人克服不利因素的能力、提高个人与社会协调的能力都在发展之列。可以说,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

A. 向贫困地区儿童捐赠生活用品——缓解困难(缓解物质困难)

B. 为残障人士提供网络创业培训——促进发展

C. 为居家医学观察高龄老人提供心理支持——解救危难

D. 促进居民协商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促进发展

E. 协助单亲妈妈增强平衡工作生活的能力——促进发展

故选BDE。

62.【答案】 BCE

【解析】

考察第一章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首先,社会工作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促使服务对象改变、逐渐达到目标的过程。其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同时,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而且这种环境有可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因此,社会工作过程是充满动态的、双方和多方合作去达到目标的过程。 BCE符合题意,故选BCE 。

A.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社会工作者为主的实务过程——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过程是双方互动的过程。

D. 社会工作实务必须按照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模式分阶段依次推进——社会工作过程是充满动态的,可以变化的。

63.【答案】 ABCE

【解析】

考察第二章 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和内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基本信念、实践原则

1.基本信念:(1)尊重(2)独特性(3)相信人能改变。 2.实践原则 (1)接纳(2)非评判(3)个别化(4)保密(5)当事人自决。

题中面对经历丧子之痛的失独老人,社工应帮助其促进分享表达、稳定并改善情绪,并建立帮扶机制,帮助其解决情绪困境,逐步走出困境。D项是错误做法。故选ABCE 。

64.【答案】 CDE

【解析】

考察 第二章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伦理原则

自由自主原则: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充分保障服务对象的自由和自主性,促进民主的专业关系的发展,从而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动性和参与能力,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自由自主原则"主要体现为社会工作者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在服务参与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不同意见,注重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声音,尊重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的选择和决定。

A. 尊重并接受小刘意见,停止为他提供个案服务——没有立足于服务的目标而提供服务。故错误。

B. 与小刘沟通,说明非自愿服务对象应服从安排——违背了服务对象的自由自主原则,且不利于建立专业关系。故错误。

C. 倾听小刘的叙述和表达,清楚说明帮教的意图——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不同意见,注重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声音。故正确。

D. 尊重小刘的意见,探寻他不想工作的深层原因——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故正确。

E. 邀请小刘一起讨论帮扶方案,调动他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服务对象在服务参与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故正确。

故选CDE 。

65.【答案】 BCD

【解析】

考察第三章 第四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问题、死亡问题、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A. 失智 :老年人失智是一种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特别会影响记忆、注意力、语言、解题能力,严重时会无法分辨人、事、时、地、物。其典型的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病人短期记忆力差,而长期记忆在发病初期受到的影响不大。题干中未提及。故A错误。

B. 精神健康:孤独、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境障碍,严重的称为抑郁症。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孤僻、悲观等负面情绪为主,表现为对自身极低的自我评价和对环境的极度悲观,丧失生活乐趣和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情绪极度低落,行为迟缓等。 题中接受不了自己的身体状况,长时间情绪低落属于精神健康问题。故B正确。

C. 失能:老年人失能是指因老年人日常生活操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弱,不能很好地保持自我照顾的能力,而需要由其他人协助完成的情况。题中李大爷最近中风,经过治疗,身体好转,但仍然不能自理,需要家人照顾。故C正确。

D. 死亡问题:死亡是人生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导致内心焦虑和恐惧的根源。老年人的很多问题,根源都与死亡焦虑有关。而老年人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可能表现为对死亡问题的回避,对自身真实情感的否定。另外,老年人还要面对亲人特别是配偶的去世,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孤单与空虚、抑郁,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放弃自己的生活,消极等待生命的终结。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有:一是丧偶与哀伤辅导。协助老年人在面临悲伤事件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抒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地完成悲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二是帮助老年人形成对死亡的理性认识,使其积极地应对死亡。三是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的服务。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生活护理、心理安慰及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缓解性、支持性关怀照顾。 题中李大爷经常念叨“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算了”体现出李大爷面临死亡的焦虑。故选D。

E. 被忽视:题中李大爷家人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李大爷并没有被忽视。所以E项错误。

66.【答案】 ABCD

【解析】

考察第四章 第七节—增强权能理论

增强权能观点认为,权能不是稀缺资源,经过人们的有效互动,权能是可以不断被发掘出来的。权能一般发生在3个层次上:一是个人层次,包括个人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层次,指的是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环境层次,指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 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注重独特的助人过程,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要建构起协同的伙伴关系;二是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三是注重人与环境这两个工作焦点;四是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告知其应有的权利、责任、需求及申诉渠道;五是以专业伦理为依据,有意识地选择长期处于“缺权”状态中的人成为服务对象。

A. 由社会工作者教授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方法——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

B. 让老年人互帮互学,掌握智能手机的相关功能——人际层次,个人和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

C. 呼吁手机厂商开发生产更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环境层次,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

D. 建议相关部门提供手机以外的个人健康信息查询方式——环境层次,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人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

E. 建议老年人配合新冠肺类疫情防控大局,尽量不出行——做法错误,不能限制老人出行。

67.【答案】 AD

【解析】

服务对象问题的分析。在完成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之后,社会工作者还需要给服务对象的问题作一个分析,即从专业的角度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作一个推断,并且就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议。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二是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三是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环境中拥有的资源;四是实施干预的建议。

A. 小李社交退缩的行为表现——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故A项正确。

B. 小李能胜任文案类的工作——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环境中拥有的资源。故B项正确。

C. 协助小李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班——行动。

D. 找工作受挫伤害了小李的自尊——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故D项正确。

E. 安排小李下月参加心理建设工作坊——行动。

68.【答案】 CD

【解析】

考察第五章 第四节—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对质即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当服务对象发现自己的行为、情感和认识不一致时,通常会有一些不愉快的感受。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对质,把服务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可改变的方面,而不是仅仅关注谁的责任。例如,社会工作者可以向服务对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您的想法与行动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此有什么打算吗?"。

A. “你有很多话想说,这次你最想谈的话题是什么?”——对焦

B. “你这样的行为表现和你父亲对你的期望差距较大。”——忠告

C. “从你的表情看得出来你非常愤怒,而你说你没有生气。”——对质

D. “你答应父亲开始学技术,但你却没有去参加技能培训班。”——对质

E. “从你的表述中,我的理解是你与父亲的矛盾不在就业上。”——澄清

故选CD。

69.【答案】 BCE

【解析】

考察第五章 第五节—个案管理

社会工作者要尽可能掌握有助于满足案主需求的各方面资源,并加以整合运用。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可能来自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商业机构,甚至可能来自服务对象自身,因为服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项资源。此外,资源整合的目的还包含提高资源运用的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或重叠,社会工作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成本意识。故选BCE。

70.【答案】 CDE

【解析】

考察第六章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模式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社会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至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1)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困难人士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困难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2)致力于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提升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3)致力于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4)致力于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A. 运用跨专业知识和技巧,控制小组的发展方向——社会工作者起到协助的作用,不能控制案主。故A项错误。

B. 帮助社区志愿者重建并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违背培养小组领袖的目标。故B项错误。

C. 培养小组带头人,提升其推动社区变迁的能力——致力于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D. 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施原则: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故D项正确。

E. 发展组员社会行动、社区参与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致力于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提升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故E项正确。

71.【答案】 ACD

【解析】

考察第六章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过程

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社会工作者的具体任务:

1.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2.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组员保持已经改变了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小组中获得的成长经验。主要方法有:一是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二是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三是寻求支持。帮助组员得到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的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四是鼓励独立。鼓励组员独立地完成工作,逐步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以避免其在结束时对小组的过度依赖。五是跟进服务。

A. 协助组员处理小组即将结束时产生的离别不舍情绪——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故A项正确。

B. 引导组员分享之前用过哪些知识和方法来保护自己——分享之前的经验在小组初期阶段。故B错误。

C. 模拟现实情景,帮助组员巩固在小组中的学习成果——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故C项正确。

D. 回顾小组服务的过程,鼓励和肯定每位组员取得的进步——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故D项正确。

E. 鼓励组员澄清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并一起讨论如何应对——鼓励澄清发生在小组初期阶段。故E错误。

72.【答案】 BCD

【解析】

考察第六章 第四节—小组工作技巧

小组成效评估即小组效果评估。一方面了解小组是否完成了自己预定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为主持类似的小组积累经验。常用的方法有:小组结束后的跟进访谈、组员的自我评估报告、小组目标实现表、小组满意度量表、小组感受卡、小组领导技巧记录表等。

A. 对社区精神障碍人士的服务需求调查表——需求调查不能体现出服务效果。故A错误。

B. 组员参与小组活动满意程度的调查问卷——小组满意度量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可以体现出服务效果。故B正确。

C. 最后一次小组服务中组员撰写的自我评价——最后一次服务组员的自我评估可以体现服务效果。故C正确。

D. 精神障碍人士家属对组员行为表现的记录——精神障碍人士家属对服务对象参与整个服务过程的记录可以体现服务对象的变化,可以用于效果评估。故D正确。

E. 以往开展过的同类型小组工作的服务档案——以往的档案只是用来参考。故E错误。

73.【答案】 BCD

【解析】

考察第七章 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开展阶段: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是按照计划好的工作方案稳步推进的过程,其间要注意推进的策略、方法和节奏,并注意经费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左支右绌。另外,社会工作者及其他核心成员也应做好分工,随时掌握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机动处理,作出弹性调整。同时,整个工作团队也应做好危机处理的准备。

A. 明确人员的职责范围——筹备阶段。故A项错误。

B. 做好危机情况的应对预案——开展阶段。故B项正确。

C. 控制和管理经费支出——开展阶段。故C项正确。

D. 依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工作——开展阶段。故D项正确。

E. 及时地撰写总结报告——结束阶段。故E项错误。

74.【答案】 BCE

【解析】

考察第七章 第三节——社区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进入社区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是要对社区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分析的重点是社区基本情况、社区的问题和社区的需要。对社区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内的人口状况、社区内的资源、社区内的权力结构、社区的文化特色。

(1)了解社区内的资源。主要包括社区里的公共设施、教育机构、医疗单位、社区组织、金融机构、商业场所等。一是它们所在的位置和日常运作以及对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E项);二是资源被利用情况;三是社区居民参与状况。 (2)社区内的权力结构。了解社区内的权力结构,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了解社区内各类组织情况,包括辖区单位(B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社会团体、居民的自助小组和互助小组等,并了解和分析社区内的权力结构。 (3)社区的文化特色。(C项)每一个社区都有它的发展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文化特色。尽管有些社区的文化特色已渐衰落,但仍有必要再次发掘民的参与热情,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

75.【答案】 ABD

【解析】

考察第七章 第四节—社区工作的技巧

社会工作者所在的机构在与其他组织具体接触和交往时,可以采用接触性技巧。

(1)注意组织形象的平衡和统一。由于组织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任何组织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合作对象,所以机构要注意为自己树立和维持一个既平衡又统一的形象,以适应未来的不同组织关系之下的合作要求。统一的形象,是指机构所展示的形象不因时间、场合和事件的不同而有巨大的变化,要始终保持一致,这样能增强交往者的信任感,而善变的形象则会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故C项错误。

(2)增加接触的机会。组织间关系的培养实质上也是人际关系的培养,所以机构要注意制造与其他组织的成员接触的机会,加强双方的熟悉程度,关系也会随之加深。轻松的接触会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营造轻松随意的气氛,避免将话题局限于公事上而言语乏味。故D项正确。

(3)求同存异,加强沟通。机构在与其他组织接触时要尽量发掘共同的地方,减少涉及有分歧的话题,更不宜在谈话时故意挑剔和刁难。当交往双方有争论时,可尝试不断寻找和增强双方的共同点,力求缓和关系。比如,可以强调双方都认可服务对象的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因此眼下的争论不代表双方存在重大分歧,有继续沟通的基础和可能性。即使是机构需要向处于权力依赖关系之下的其他组织有意施加压力时,也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可以考虑向对方解释施压的理由,并尽量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立场是为服务对象争取利益,为未来双方关系转变时重新接触留有余地。故AB项正确,E项错误。

76.【答案】 ABE

【解析】

考察第八章 第一节—社会服务计划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规划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关键利益相关者了解社会服务机构战略规划意图,收集反馈意见以及作充分的动员,让相关人员更积极地投入战略规划的过程。充分准备是进行有效战略规划的基础,具体开展的活动包括:利益相关者分析(明确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关键利益相关者访谈;服务对象访谈(也可归为利益相关者访谈内容);准备相关问卷;了解战略规划及关键人员动员;确定参与战略规划人员及所需要的外部支持等。

A. 访谈机构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访谈,故A项正确。

B. 精确地分析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分析,故B项正确。

C. 明确机构的使命和定位——属于分析阶段,故错误。

D. 全面描述机构所处的外部环境——属于分析阶段,故错误。

E. 确定参与战略规划的人员——确定参与战略规划人员及所需要的外部支持,故E项正确。

77.【答案】 ACE

【解析】

题中李大姐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所以可以根据其能力调换岗位,尝试新的工作内容,鼓励其对新项目提出建议。故选ACE。

78.【答案】 AC

【解析】

考察第九章 第二节—社会工作督导的内容和方式

社会工作督导者倡导者角色。一方面,督导者积极维护被督导者的权益,作为行政中间人,帮助社会服务机构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被督导者的利益、问题,提出改善建议。督导者有时也会采取理性辩论,或者是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一些可被接受或采纳的建议。另一方面,督导者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机构政策规划工作。督导者从被督导的直接服务工作中了解到服务对象和社区的需求,了解到机构政策不足和缺陷,向上级主管传递相关资讯,并依据这些资讯负责任地提出改善机构政策和程序的建议。

A. 帮助机构管理者清楚地了解被督导者的利益、问题,提出改善的意见——倡导者

B. 依据被督导者提供的社区服务缺失信息,向机构提出拓展服务的对策——机构变迁推动人

C. 依据被督导者从直接服务中获取的信息,向机构提出改善程序的建议——倡导者

D. 引导被督导者熟悉机构环境和服务环境,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感——缓冲器角色

E. 处理服务对象的申诉,避免让被督导者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不满情绪——缓冲器角色

故选AC。

79.【答案】ACDE

【解析】

考察第九章 第三节—社会工作督导的过程和技巧

同辈督导会议组织的技巧:(1)设定基本规则,如均衡分配时间给每名成员表达意见和反馈,避免无意义的奖励式意见等。(2)每一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队的希望和需求,如需别人倾听自己的诉说、需要给予回应、希望给予下一步服务的建议、希望得到协助以便作出选择等。(3)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时间,这些非正式交流时间可以让成员在会议正式程序外有机会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

A. 设定规则让所有成员表达意见——设定基本规则,故A正确。

B. 设定标准让成员专业背景相同——说法错误。

C. 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同辈成员表达期望——每一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队的希望和需求,故C正确。

D. 安排非正式交流时间让成员充分交流——安排一些非正式交流时间,故D正确。

E. 敏锐觉察并及时回应同辈成员的感受——每一次会议都要安排一定时间让所有成员表达他们对团队的希望和需求,及时回应需求,故E正确。

80.【答案】CE

【解析】

考察第十章 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

社会工作研究的直接功能与其目的有关,或者说,社会工作研究目的之达到体现了社会工作研究的直接功能。基于“对谁的功能”维度审视,在对象层面上,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并协助服务对象在能力和意识层面得以提升;在专业层面上,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改善社会工作实践和提升社会理论;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推进福利和促进公正。

A. 协助养老院反思为老服务——属于间接功能,故错误。

B. 提升养老院在本地的知名度——说法错误。

C. 改善失智老人的照护实践——属于直接功能,故正确。

D. 帮助公众了解失智老人特点——属于间接功能,故错误。

E. 帮助养老院其他老人预防失智——属于直接功能,故正确。

故选CE。

 

相关推荐

历年全国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考试试题(2021年)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社区工作者<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