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务员

首页 > 浙江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学习:词语积累不能盲目 背诵高频词是关键

中公教育 2017-02-20 09:56:46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杭州省考备考交流群
微信群
微信群

杭州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编辑推荐浙江公务员考试招考资讯_备考资料_考试题库汇总

一键加入公考交流群:272267797中公17年公考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公务员笔试行测科目的一个重要题型,除了逻辑填空会特别注重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外,片段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词语理解准确度的影响。考生只要做题过程中认真反思就会发现,很多题目之所以错得不知不觉,正是因为压根儿没意识到自己对题目中一些核心词语理解是有误的,如果对核心词语理解都是错误的,题目又怎么可能做对呢?

因此,词语的积累,是任何一个想要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拿高分的学生绕不过去的门槛。那么,词语应该怎么积累呢?遇到这个问题,中公教育认为考生有一种常见的误区:背呗。

没有重视词语积累的考生不说,许多考生学习态度很好,自觉、勤奋,重视词语积累这个事情,但没有深入思考,把“词语积累”等同于“背词语解释”。有的考生见到一个词查一个词,把每个词的解释端端正正抄写在本子上,看过去特别有成就感,但真正到做题的时候,发现见到一个熟悉的词却想不起自己抄写过的解释——这是只顾抄,没顾记忆。有的考生抄完还注重背诵,可是即使把解释背下来了,真正到做题的时候却还是常常难以辨认题目中不同选项所提供的几个词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微妙的差别,为什么选这个而不选那个——这是即使记忆了,却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抓到要害。

可见,词语积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并不是只要有自觉、勤奋的态度就够了的,掌握方法是提高词语积累的效率和维持其长期性的重要保证。那么,词语应该以什么样的范围来积累呢?

近些年来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中对词汇的考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高频词汇增多。高频词汇指的是在公考行测中多次出现的词语。对公考不了解的学生可能会以为,在考试中,考过的考点应该会避开吧?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在言语中具体表现为,考过的很多词语还会在历年考试中反复地出现。如“南辕北辙”一词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已经考查过6次(如: 2009国考、2012年陕西省考、2013国考、2015年国考)。考查过3次以上的很常见,像不谋而合、司空见惯、无所适从、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等。至于出现2次的则举不胜举了。为什么考过词语会反复再考呢?因为公务员考试测查的是考生的基本语言能力,考的都是日常应该掌握同时又有一定难度的词语,并不会特别去考比较专业或偏僻的内容。而日常应该掌握又有一定难度的词语,范围并不大,所以也就很容易考过再考了。

因此,考生只需在遇到试题的过程中逢陌生或有疑问的词语必查,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词语积累范围。此外做模拟题或示范题时也可以再补充一些词语,扩大积累范围。而直接拿着一本成语词典或参考中小学语文考试的范围就不建议了。

 

相关阅读资料: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无标志词的解释关系解题方法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解答如何才能不纠结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三段论前提型问题的终极解法

2017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话题目要消除两个“困惑”

更多相关阅读资料点击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版权声明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微信公众号:杭州中公教育

(ID:hz_offcn)

扫码回复1 下载《近3年浙江省考历年试题》

扫码回复2 下载《近10年浙江省考面试试题》

扫码回复3 下载《近3年浙江省考岗位进面分》

 
杭州中公教育微信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浙江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心理测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