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行测 >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解题首选小妙招

2016-11-09 10:42:40 浙江中公教育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杭州国考备考交流群
微信群
微信群

杭州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编辑推荐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资讯_备考资料_考试题库汇总
 

政策咨询:

一键加入公考交流群:2017下沙银行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每日获取最新信息:

“白发三千丈,缘由‘填词’愁”很多考生对如何正确使用词语(这里指的是实词),只知道要多做题,要勤查词典,要不断积累,或者有的考生直接靠语感,至于准确率如何就全交给冥冥之中的运气了。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们之所以对逻辑填空感到很无力,就是因为不知道快速辨析词语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广大考生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宝贵时间和精力。这个方法有个神奇的名字,叫“语素联想法”,就是通过分析词语间不同语素的侧重含义进而找到词语间的差异。这样做往往可以找到词语在范围大小、含义侧重、搭配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例题展示:

例1:胡适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步骤:首先要能______,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之后要能对提出的假说做严格的论证或实验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粗取精 言之成理 B.不拘一格 革故鼎新

C.吐故纳新 有的放矢 D.标新立异 去伪存真

答案:D。

中公解析:“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已经在提示第一个空需要填一个带“新”的词语。观察选项,A选项“去粗取精”B选项“不拘一格”显然与“新”无关。C选项“吐故纳新”D选项“标新立异”都有“新”,故正确答案在C与D里做选择即可。继续辨析,C选项除了“新”还有“故”,因此C选项包含的词义范围较大,然“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并没有“故”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例2: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息时代强化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求他们对互联网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进行 _____,这不利于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实现。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2014-国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过滤 偷梁换柱 B.整合 断章取义

C.评价 混淆是非 D.审核 以偏概全

答案:A

中公解析:第二空根据前后文的解释,“散布谣言”等同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显然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说法,所以B选项“断章取义”说的是离开文章语境孤立地看待某一句话的意思D选项“以偏概全”说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C选项“混淆是非”说的是一件事是对是错分不清的问题,A选项“偷梁换柱”说的是暗中把“梁”换成“柱”,显然,A选项的“偷梁换柱”更符合“散布谣言”等同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种偷换概念的说法。故A选项正确。

中公教育认为,不论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勤奋+技巧”,一定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希望广大考生都能“考公成功”。


 

相关行测阅读资料:

2017国考行测备考:“我不同意”逻辑题详解

2017国考行测技巧:看清主旨大意题“雾”里的“花”

2017国考女生弱项——行测备考方案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简单实用好办法:代入排除

2017国考行测可能性推理题技巧:快速排除干扰项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微信公众号:杭州中公教育

(ID:hz_offcn)

扫码回复3 下载《近3年浙江公务员进面分》

扫码回复4 下载《5年国家公务员历年试题》

扫码回复5 下载《4年国考报名人数进面分》

杭州中公教育微信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2021浙江公职类考试公告查询
2021浙江公务员考试新资讯
2021浙江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浙江地区银行招聘信息汇总
浙江教师招聘_资格证考试信息
中公题库APP
最近浙江国企招聘信息
最近浙江辅警考试信息
扫码咨询客服
扫码咨询

国家公务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方法技巧 行测 申论 面试 时事政治 成功分享

考试题库

行测 申论 面试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